中国政府网  |   山西省政府  |  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襄垣概览 > 襄垣概况

襄垣概况

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,太行山西麓,是长治市域范围内的工业强县。县域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,总人口26万,下辖9镇、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229个行政村,县城建城区约2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4.1万,城镇化率55%,是国家卫生县城、国家园林县城,也是省级文明县城。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0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9.17亿元,比上年增长7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385.61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76.01亿元,比上年增长3.7%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.93:81.55:16.52调整为1.95:81.90:16.15。

襄垣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之城。公元前455年(战国初期),赵襄子筑城,故名襄垣。秦朝初置县,历代未改,至今2400多年。2009年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“中国千年古县”。现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处,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1处。襄垣鼓书、襄垣秧歌、炕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;手工挂面、老粗布、金工铸造等13项非遗项目,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。

襄垣,是一座人杰地灵的人文之城。主要历史名人有汉初政治家张良,东晋高僧法显,明代“三部尚书”刘龙等,其中法显是世界杰出的佛学家、旅行家、翻译家,是我国民间西行求法第一人,比唐玄奘早230年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以来先后6次在不同场合高度评价法显。此外,襄垣还是中华连氏发祥地,2009年4月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曾专程回乡寻根祭祖。全国最美村官、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、全国劳动模范段爱平,是我县王桥镇红星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

襄垣,是一座物华天宝的资源之城。全县境内有煤、铁、铝、锰等矿产30余种。其中煤炭探明储量75.8亿吨,煤炭核定产能1610万吨,是全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之一。境内有水库10座,总库容量1.58亿立方米,其中,后湾水库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。长治人民的母亲河——浊漳河的西、南、北三大支流在我县交汇,年过境水量7亿多立方,属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县。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,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襄垣,是一座舒适怡人的宜居之城。年平均气温8°—9℃,七、八、九月气温最高,平均23.4℃,年降水量约550毫米、无霜期166天左右。2022年,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,PM2.5指数下降到27微克/立方米,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前列。与此同时,漳河水系穿城而过,东湖公园、南湖荷塘、五阳湖等湖景公园交相呼应,市民中心、襄子广场、北底游园等20余处绿地公园错落分布,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1.2%,人均绿地面积20多平米,基本构成了“5分钟市民公园休闲圈”,形成了“半城湖水半城绿,四季美景各不同”的独特景观。可以说,襄垣是一座气候宜人、生态优美、生活便利的宜居、宜业、宜游城市。

襄垣,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。今年4月,我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。与山西大学联合共建有固废综合利用(襄垣)研发基地,柔性引进有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等7个专家团队、180余人,现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、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8个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0家。积极优化营商环境,大幅精简审批流程,企业登记由1个工作日缩减为4小时办结,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“即来即办”,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行了“周三项目协调会”“周四政企早餐会”等工作机制,及时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,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,打造了无差别、无障碍、无后顾之忧和可预期、可信赖、可发展的“三无”“三可”营商环境,自全省开展营商环境考核以来,我县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方阵。

襄垣,是一座区位优越的通衢之城。襄垣是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,也是长治北部的交通枢纽,太焦普铁、郑太高铁东西平行,太长高速、黎霍高速十字互通,国道省道南北过境、县道乡道四纵四横,全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1652公里。县城距离长治机场仅30公里,有通往北京等地11条航线;距离襄垣东高铁站仅5分钟车程,有发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等30余地25趟车次,基本形成了市内半小时、省内2小时、北京4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。

襄垣,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工业之城。世界500强企业潞安化工集团总部坐落在我县侯堡镇。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88家,其中,原煤开采及洗选企业42家、化工类企业10家。近年来,我县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初步形成了以潞安180为链主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,以襄矿瑞恒化工60万吨聚氯乙烯为龙头的PVC深加工产业链条,以鸿达254万吨清洁焦化和金烨197万吨捣固焦化为支撑的500万吨级现代焦化产业基地。此外,以宏瑞祥碳基新型建材、青岛元恒丰电力设备、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等重点项目为代表的碳基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初具雏形、蓬勃发展。